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还包括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土地为集体土地、属于棚户区性质的“城中村”。
具体来说,棚户区的特点包括:
居住条件差:
房屋多为临时建筑或违章建筑,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居住环境恶劣。
安全隐患多:
建筑质量差,房屋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中容易倒塌,威胁居民生命安全。
基础设施落后:
缺乏规划,宅院分布凌乱,道路、绿化、公共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居住拥挤:
由于房屋质量差、密度大,居住空间有限,居住拥挤现象严重。
社会经济地位低:
棚户区居民多为低收入家庭,多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条件贫寒。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财政投入、建设用地、税费和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政府致力于改善棚户区的居住条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