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代持,也称为委托持股或隐名投资,是指 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与代持人(显名股东)之间的一种股权处置安排。在这种安排下,代持人作为公司工商登记的股东,以代持人的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而实际出资人则享有投资收益但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股权代持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隐私需求:
实际出资人可能出于身份保密或避免竞业禁止等考虑,选择不直接持有公司股权。
特定身份规避:
某些特定身份的主体(如公务员、军人等)因法律、政策或纪律规定,将股权交由他人代持。
股权激励:
公司通过股权代持方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便于管理和激励员工。
资产隔离:
实际出资人可能希望通过代持实现资产的隔离和保护,避免个人财务风险。
经营管理需求:
有些实际出资人可能希望深度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法律限制、时间精力限制等),选择通过代持协议间接持有股权。
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和依据:
法律性质:股权代持是一种权利义务安排,实际出资人履行出资义务并享有投资权益,而名义股东则履行股东权利义务但不享有实际利益。
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名义持有股权的,该合同有效。
尽管股权代持在商业实践中较为常见,但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和隐患,如代持协议的效力、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股权的处置和继承等问题。因此,在实施股权代持时,建议双方签订详细的代持协议,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