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和诉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前提条件
仲裁需要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表明双方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
诉讼不需要双方协商,只要一方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
选择权
在仲裁中,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和仲裁机构。
在诉讼中,审判人员由人民法院决定,当事人无权选择审判员和法院。
程序
仲裁实行一审终局制,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实再次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管辖
仲裁是协议管辖,当事人双方有权选择任一合法成立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诉讼是强制管辖,当事人必须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审理方式
仲裁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
诉讼除特殊情况外,实行公开审理。
机构性质
仲裁委是民间裁决机构,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
法院是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
费用
仲裁费用相对较高,且没有规定可以减交、缓交、免交。
法院的受理费相对较低,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缓交、免交、减交。
适用范围
仲裁常用于商业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国际贸易等领域。
诉讼适用于几乎所有法律纠纷,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
保密性
仲裁具有高度的保密性,仲裁过程中双方的信息、证据和过程细节通常不会对外公开。
诉讼的公开性较高,法院审理案件时通常会进行公开审理(涉及国家安全或个人隐私的案件除外)。
衔接
仲裁与诉讼相互独立,当事人在发生纠纷后,既可以选择仲裁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诉讼。
当事人之间若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则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将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这些区别使得仲裁和诉讼在不同的争议解决场景中各有优势。仲裁更适用于双方有较强自主权和保密需求的场合,而诉讼则适用于需要严格法律程序和公开审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