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的区别

时间:2025-02-12 17:34:29 主机游戏

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义和范围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企业的统称,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判断标准包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税收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享受的是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

小型微利企业:享受的是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分别降至5%和10%。

适用对象

小微企业:适用范围包括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小型微利企业:仅适用于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

划分标准

小微企业:根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进行划分。

小型微利企业:除了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外,还要求企业满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的具体限制。

作用

小微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型微利企业:对于创造大量自我就业机会、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法律依据

小微企业:主要依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等相关规定进行划分。

小型微利企业:主要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进行认定和优惠。

总结:

小微企业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涵盖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而小型微利企业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满足特定条件(如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等)的企业。两者在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划分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建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享受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