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居民自古以来以农为本,崇尚勤劳细作、节俭持家之风。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历来以 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 为信条, 玩龙玩虎不如玩土 ,把经商和其他劳作等农事以外的活动视为 不务正业 ,对一年四季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庄稼人,看成是 安分守己 ,男耕作女理家世代相传。建国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务工、从商者逐日增多。妇女也逐步从家务中解脱出来,成为工农业生产中的 半边天 。
旧时,农民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春节过后,便 开冻先出粪,备好镢和锨 ,
忙于捣粪、送粪,为一年丰收打下基础。素有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和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的谚语。适时下种,即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随后便是以锄草、灭虫为主的田间管理,以保苗全苗旺, 通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 。夏天因多风雨冰雹,故收麦有抢收抢打的习惯,一般是 八分熟,十分收 , 忙不忙,先打场 。麦收后抢墒下种,争日争时,俗话说 五月田,早一天,高一拳 。如墒情好,下种忌深,素有 五月豆,半边露 之说。夏天锄过地来便到了立秋季节,杂草生长开始缓慢, 立了秋的草,棒打倒 ,于是出现了 立了秋,挂锄钩 之俗。秋收秋种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俗话说 三春不如一秋忙 ,这时早、午两餐都在地头吃,边收边耕边种,不敢怠慢。种麦宜早不宜晚,有 白露两边看早麦 和 早种麦强起晚施粪 之说。 人勤地不懒 ,庄稼长不好皆以 懒 论之。在吃 大锅饭 时期,有些人出勤不出力,曾出现怠工现象。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人人起早贪黑,从不懈怠。现时农忙季节,一般为早出工,晚收工,中午歇大晌,节奏有张有驰,加上采用良种,科学种田,庄稼连年丰收。
过去,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常说 有饭天给吃 ,庄稼长得好,称 神长 ,
打粮多谓之 神收 ,天旱有 祈雨 和久旱逢雨而 敬天 的迷信习俗。现在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产量大增。农忙过后,多用演戏、放电影的形式喜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