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利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议:
确定技术方案
从交底材料出发,提炼发明人主张的发明点或发明目的。
根据交底记载和代理人检索到的现有技术,形成背景技术。
判断发明点是否具备新创性,若具备,则详细沟通具体采用的技术手段;若不具备,则探讨可能的改进点。
布局权利要求
确定技术方案后,从移动终端响应用户操作的交互流程角度出发,提炼有新创性的必要特征。
遵循侵权易检测的原则,在涉及多端主体时,选择有保护价值的一端或多端进行单侧撰写。
避免撰写直接针对用户的权利要求,因为用户不构成生产经营的实体,难以在侵权判定中确定用户是否构成侵权。
撰写说明书
说明书的目的是用于支持权利要求,应给出权利要求中上位概念的具体下位实施例,并进行详细描述。
总结下位实施例的统一规律,以支持上位概念。
注意事项
每个部分要求准确、简明地表述,避免冗长和晦涩难懂的语言。
在“发明内容”部分,应突出阐明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点,以突显其与已有技术的区别。
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应详细描述实施步骤和要点,确保他人能够根据描述进行实际应用。
在“权利要求”部分,需明确表述专利要求,确保范围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灵活运用撰写方式
可以采用结果端或过程端的撰写方式,使权要更加清楚、简要。
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逻辑,以数据作为关联点,如获得数据、处理数据、判断数据等。
在方法流程中,有些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撰写方式,比如过程和结果,以使整个权要更加灵活和有力。
案例学习
通过案例学习软件专利的撰写,感受软件撰写的思维方式。
学习如何将软件及其中的精妙构思转换为专利,并了解如何避免将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归类为“软件程序”。
实战练习
通过大量的实战练习和老师的指引,提高软件专利撰写的能力。
不断淬炼语言描述能力,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技术内容。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更好地编写软件专利,确保其创新性和可保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