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一、出生与早年
出生日期:701年2月28日(长安元年)
出生地:蜀郡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
家庭背景:李白的父亲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据说其家族有着显赫的背景,可能是被贬谪到边疆的贵族后裔。
早年教育:李白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开始读书,十岁时便能作诗。他广泛阅读儒家经典、历史典籍和诸子百家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同时,他还学习了剑术、道术等技艺。
二、游历与社交
青年游历:二十岁左右,李白离开家乡,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漫游生活。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后到过长安、洛阳、扬州、金陵等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
求学问道:在游历过程中,李白不断求学问道,拜访名师,学习剑术、道术和诗歌创作。他曾拜著名道士司马承祯为师,学习道教思想,并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交友广泛:李白性格豪爽,广交朋友,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杜甫,两人相识于天宝三年(744年),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三、仕途波折
长安求仕: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唐玄宗之召,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他的才华很快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其中就包括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诗歌赞不绝口,称他为“谪仙人”。
翰林供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也非常欣赏,任命他为翰林待诏。在翰林院中,李白凭借着自己的文学才华,为唐玄宗撰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
赐金放还:由于在官场中受到排挤,李白最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继续游历各地,创作诗歌。
四、晚年漂泊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流放夜郎:流放夜郎期间,李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早发白帝城》。
晚年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五、主要成就
诗歌创作:李白的诗歌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代表作品:包括《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才华和个性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