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一位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的作品却以其深沉、宁静和平和的风格,展现了平淡质朴和意蕴深沉的特点,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早年生活与教育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从小与奶奶生活。1964年,他毕业于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在清华附中期间,史铁生曾是学校的80米跨栏冠军,他的偶像是刘易斯,他曾说,自己最爱的是田径,其次才是文学。
上山下乡与病痛
1969年,史铁生参加上山下乡运动,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史铁生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1974年,他到某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文学创作与成就
史铁生的写作生涯始于1979年,他的代表作包括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中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他的作品风格深沉、宁静、平和,同时展现平淡质朴、意蕴深沉的特点,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
获奖与荣誉
史铁生的作品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2005年,他的作品《病隙碎笔》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2018年9月27日,他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短篇篇目。2002年,史铁生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晚年与逝世
史铁生在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北京市政府负担。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享年59岁。根据他的遗愿,他的脊椎和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铁生的作品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代文学界,他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