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是 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及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是针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
起义背景
在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洪秀全从群众中崛起,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积极宣传并组织农民群众进行武装起义。1850年,拜上帝会的团营会众约达2万人,命名为太平军。
起义过程
1850年7月,洪秀全等人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颁布简明军律。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起义结果
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然而,由于内部矛盾、经济政策推行困难、缺乏城市管理经验以及政治体制混乱等原因,太平天国最终未能成功。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场运动不仅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还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尽管太平天国最终未能成功,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