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等级

时间:2025-02-15 13:47:42 网络游戏

古代后宫嫔妃的等级制度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充仪、充容、充媛、婕妤、贵人、才人、美人、常在、娘子、选侍、采女、答应、更衣等层级。以下是一些具体朝代的嫔妃等级示例:

周朝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各有爵位,如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等。

汉朝

除皇后之外,其余妃嫔共设十四等,如昭仪、婕妤、娙娥、傛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唐朝

妃嫔等级更多,也改成了按月领取俸禄,如一品贵妃、淑妃等每月俸禄在9贯多,二品昭仪、昭容等每月8贯多,婕妤6贯多。

明朝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充仪、充容、充媛、婕妤、贵人、才人、美人、常在、娘子、选侍、采女、答应、更衣等层级。

清朝

皇后、皇贵妃这两个最高品阶,相当于正一品。

然后是四位妃子,分别为惠妃、淑妃、贤妃、德妃,相当于从一品。

再往下就是正二品的昭仪、昭容等九位,正三品的婕妤四位。

之后从正四品到从九品依次是贵嫔、嫔、贵姬、姬、贵人、才人、美人、常在、娘子、选侍、采女、答应、更衣,最末等为从九品的更衣。

这些等级制度反映了古代后宫的复杂结构和严格的等级划分,每个朝代的等级名称和数量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遵循了皇后为最高等级,逐渐递减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