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主要由 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了润滑油的基本性能,通常由矿物、生物或合成原料制成,如矿油、合成烃或其他液体。添加剂则是为了改善基础油的性能而添加的化学成分,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性、抗氧化性、清净性、分散性和其他特性。
基础油的分类
基础油一般分为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
矿物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包括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等工艺。
合成基础油: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具有高度纯净、质轻、抗高温抗氧化性能优越、低摩擦系数、较长使用寿命等优点。
生物基础油(植物油):可生物降解,迅速降低环境污染,虽然成本高,但环境效益显著。
添加剂的种类
常用的润滑油添加剂包括:
粘度指数改进剂:改善油品的粘度指数,使其在不同温度下保持适当的粘度。
降凝剂:降低油品的凝固点,提高其在低温下的流动性。
抗氧化剂:防止油品在高温下氧化变质,延长使用寿命。
洗涤剂:清洗发动机内部,防止沉积物形成。
分散剂:防止油泥和积碳的形成,保持发动机内部清洁。
极压添加剂:提高油品的抗磨损性能,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
消泡剂:减少油品的泡沫生成,防止气阻现象。
金属钝化剂:防止金属表面腐蚀和磨损。
乳化剂:改善油品的乳化性能,适用于水基润滑剂。
防腐剂:防止油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腐蚀金属表面。
防锈剂:防止金属表面生锈,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
破乳剂:破坏油水乳状液,防止油水分离。
抗腐蚀剂:防止油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腐蚀金属表面。
润滑油的分析方法
为了对润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
元素分析法:测定润滑油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红外光谱法:通过测定润滑油的红外吸收带,分析其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核磁共振法:检测物质分子结构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润滑油的结构进行表征。
质谱法:分析润滑油中的有机化合物,推测其分子结构。
通过上述成分和分析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润滑油的组成和性能,为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润滑油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