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团圆和庆祝丰收的节日。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包括祭月、赏月、玩花灯、吃月饼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对月亮的崇拜,还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和丰收的期望。
其中,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著名的故事之一。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得到了西王母赏赐的不死药。后羿将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为了保护仙药,将其吞下,结果飞升至月宫,成为月中仙人。后人为纪念嫦娥,每逢中秋之夜便摆设香案向月宫祈求吉祥平安,拜月的风俗由此而来。
此外,中秋节还有其他一些传说和习俗,如吴刚伐桂、玉兔入月宫等,这些故事和习俗共同构成了中秋节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