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A滴定法是一种基于 配位反应的滴定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水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其基本原理如下:
配位反应:
EDTA(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强效的配位剂,能够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当EDTA溶液加入含有金属离子的试样中时,EDTA会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减少了金属离子的自由浓度。
指示剂的使用:
在滴定过程中,通常使用特定的指示剂来监测滴定终点。例如,在测定钙离子时,可以使用钙红指示剂。钙红指示剂在pH值为12-13的碱性溶液中呈现玫瑰红色,当与钙离子形成络合物后,颜色变为纯蓝色。随着EDTA的加入,钙离子被络合,释放出钙红指示剂,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滴定体积的测量:
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试样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滴定体积与金属离子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得出准确的定量结果。
控制酸度:
在多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酸度可以进行分步滴定,先滴定一种金属离子,再滴定另一种金属离子,从而避免相互干扰。
掩蔽剂的使用:
当某些金属离子对滴定有干扰时,可以使用掩蔽剂来消除干扰。掩蔽剂通过与干扰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或沉淀,使其不参与滴定反应。
综上所述,EDTA滴定法通过配位反应、指示剂的使用、滴定体积的测量以及酸度和掩蔽剂的控制,实现对水中金属离子的高精度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