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充满了复仇、智慧和忠诚。
早年经历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因费无忌的诬陷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被召,伍尚为尽孝赴死,伍子胥则逃亡。
逃亡与投奔
伍子胥逃往吴国,途中历经艰险,过昭关时一夜白头,后得渔夫渡过大江。他先投奔宋国,后因宋国华氏之乱转投郑国。太子建被杀后,伍子胥带着其子熊胜逃往吴国。
辅佐吴王
伍子胥到吴国后,助公子光(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得王位,并推荐孙武。阖闾即位后,伍子胥与孙武等辅佐其强国强军。他建议组织三支军队轮番袭扰楚国,使楚军疲惫。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与孙武率吴军联合唐、蔡两国伐楚,攻入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
忠诚与悲剧
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攻灭越国以除后患,但夫差听信伯嚭之言,接受越国投降。后来,夫差欲北伐齐国,伍子胥力阻,夫差不听,还打发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预感吴国将亡,把儿子托付给齐国大族鲍氏,夫差得知后赐死伍子胥,将其尸首投入长江。
苏州的纪念
伍子胥对苏州的贡献极大,他修筑了阖闾大城,奠定了苏城的轮廓和基础,还帮吴国开凿了胥江、邗江等好几条水道,训练了水军,并引荐了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为怀念伍子胥对苏州的贡献以及忠肝义胆,每年端午节,苏州人包粽子纪念他。
伍子胥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复仇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忠诚、智慧和坚韧不拔精神的传奇。他的经历激励了无数人,成为历史上不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