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师包括 郯子、苌弘、老聃、师襄等。具体来说:
郯子: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到郯国,曾以郯子为师。郯子是鲁国一个附庸小国郯国的国君,孔子闻名鲁国后,前往拜见郯子,向他请教少昊氏时代的官职制度。
苌弘:
孔子在齐久仰其名其才,前往周国造访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
老聃:
即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孔子曾拜谒老子讨论诸多问题,从流水谈及人生、时间、万物大道,让孔子受益良多。
师襄:
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孔子曾向其求学关于琴的知识,学了很久,最终体察到《文王操曲》的作者就是周文王。
此外,孔子还向鲁国太师、无名车夫等人学习过礼仪和驾车技术。
这些老师对孔子的思想和学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常常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表明他谦虚好学,善于从各种人和事中吸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