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 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旨在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它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认证步骤
申请与受理
学校自愿申请,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立的工科本科专业,并已有三届毕业生的,可以申请认证。
申请书需按照《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的要求撰写,并提交给认证协会秘书处。
秘书处会同相关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自评与提交自评报告
学校组织接受认证专业依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专业的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
学校在自评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秘书处。
自评报告的审阅
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对提交的自评报告进行审阅,重点审查申请认证的专业是否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
根据审阅情况,认证委员会可做出通过审查、不通过审查等结论,并做相应处理。
认证标准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版)》设置了2年过渡期,期间学校和专家仍可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T/CEEAA 001-2022)实施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培养目标:体现对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的职业胜任力的总体描述。
毕业要求:对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具体描述。
评估:确定、收集和准备各类文件、数据和证据材料,为评价提供依据的过程。
评价: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并给出明确结论的过程。
机制: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规范的处理流程和实施机构。
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特定特征,并同时具备部分或全部其他特征。
认证的意义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认证,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促进各院校和专业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
加强工业界联系:把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来,引导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密切高等工程教育和工业界的关系。
推动教育创新:认证强调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结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质量保证过程,通过申请、自评、审阅等多个环节,确保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还能加强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推动工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