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是春秋后期的历史人物。他的时代背景是 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晋楚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长时间征伐让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直至“第二次弭兵会盟”后,双方停战,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在这样一个政治与文化转型的时代,孔子得以顺利成长,并将自己的思想播撒于这片变革的土地上。
具体来说,孔子出生于鲁国,家族虽为贵族,却已家道中落。其祖上本是宋国人,且自称是殷商王室的后代,然而到了孔子这一代,已不再具备显赫的家族光辉。三十而立,孔子已成为当时鲁国乃至诸侯国间颇具影响力的学者。
孔子的思想及学术成就形成的大背景是当时春秋战国的整个时期。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孔子生活在一个地地道道的乱世,周室衰微,礼乐崩坏,群雄争霸。其创立儒家学派的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周礼。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绝粮,也曾被卷入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然而,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创造与支撑了泱泱大国两千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