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也被称为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一条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为“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和“黑河—腾冲一线”。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南至云南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的直线,将中国人文自然地理版图一分为二。
胡焕庸线不仅是中国人口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格局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分界线。线西侧占当时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线东侧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80多年过去了,西侧人口仅增加了2%,而东侧仍居住着94%的人口。
胡焕庸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东西部在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条线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译成英文,供当时军民利用与参考。
胡焕庸线在中国地理学界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地理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不仅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中国人口、经济、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关键参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