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包含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指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具有二重性质,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的本质: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价值实体:
商品价值的实体在于它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形式:
商品价值形式经过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发展,最终产生货币,确定了商品价格形式。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国际价值:
在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值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拜物教性质:
商品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表现为人们对商品的盲目崇拜。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揭示了商品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强调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