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改制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权界定
清产核资:在改制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明确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产权归属:根据“谁投资归谁所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明确产权归属。具体包括国家投资、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社区经济组织投资、其他法人投资以及职工个人投资等。
资产处置
存量资产处置:改制企业需要对其资产进行处置,包括资产定价、损失核销、产权变更等,确保资产处置的公开、公平、公正。
国有资产处置:对于集体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企业可以继续使用,但需要缴纳相关费用,或在发生产权转让等法定情形下进行处置。
人员分流安置
经济补偿:改制过程中,需要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
职工安置:改制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改制形式
股份合作制:将企业集体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职工集体股,组成股份合作制公司。
有限公司:将企业资产部分或全部出售给企业职工,改组成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公司:将企业资产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国有股份和职工集体股,组成股份公司。
法律和政策依据
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
政策文件:如《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859号文件)等。
决策与参与
职工参与:改制方案、资产处置方案、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等应由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公开透明:改制过程应公开、公正、公平,依法定程序和政策操作。
这些政策旨在确保集体企业改制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保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