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具有丰富的讲究和忌讳。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讲究和忌讳:
择日安葬
选择下葬的时间要遵循风水学的原则,避免在特殊的日子(如农历的初一、十五等)或者特殊时刻(如午时)进行下葬,一般选择在阴历的清明节后或阳历的年底进行安葬。
墓地的选择
墓地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求地势平坦、周围环境优美、无明显障碍物,墓地的方向也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如避免朝向煞气重的方向。
棺材的材质
棺材的材质也有讲究,楠木、柏木、红木等天然硬木制成的棺材被认为是较好的选择,但在现代,由于资源有限,也可以选择合成材料制成的棺材。
入葬顺序
在安葬过程中,要注意安排好各个亲属的入葬顺序,先安葬长辈,再安葬晚辈;男性先于女性;有子女的先于无子女的;生前有功德的先于无功德的。
随葬品
随葬品的选择要符合死者的身份和生前喜好,同时要注意避免过于昂贵或不雅观的物品,随葬品包括金银珠宝、玉器、瓷器、书画、衣物等。
祭拜仪式
下葬后的祭拜仪式也非常重要,要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以示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祭拜时要注意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先拜天神、地神,再拜祖先,最后拜鬼神。
禁忌事项
下葬过程中要避免犯一些忌讳,如不要剃头(以免破财)、不要泼水(以免引来邪气)、不要哭泣(以免招惹亡灵缠身)等。
遵守法律法规
在安葬过程中,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得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不得占用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
穿戴讲究
参加下葬仪式的人应穿着朴素、庄重的服装,避免过于鲜艳或奢华的装饰。直系亲属佩戴白孝带,同辈则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或黑纱上加一小块红布,其他宾客佩戴白。
时间讲究
下葬日期的选择至关重要,需综合考虑逝者去世日期、宜忌、冲煞、流年、太岁及家庭成员的命理。要以长子长孙的命理为主,因为对于大事多是他们主持。所以要避开对他们不利的日子。
祭品讲究
送葬仪式中,公鸡象征“金鸡引路”,绑于棺材上。长子或长孙乘坐头车,手执丧幡。出发前,确保携带供品,包括五谷一碗、香炉一个、香若干、新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仪式讲究
盖棺前的下葬仪式,需遵循传统风俗。就将公鸡杀死,用它的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
这些讲究和忌讳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亡灵的敬畏,同时也蕴含着对家族未来运势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