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经济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为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但受封建生产关系束缚,发展缓慢。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高度中央集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官僚体系:腐败严重,吏治败坏,军备废弛,财政枯竭。
社会结构
宗法等级制度: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宗族家长制为核心。
农民与地主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文化思想
儒家思想:为核心,文化保守,政治闭关政策导致对外部世界认识不足。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欧洲
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至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
文艺复兴:冲破中世纪神学束缚,为资本主义产生作思想准备。
地理大发现:15世纪以来,为欧洲开拓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革命,18世纪欧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工业革命:18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
海洋时代
海军发展:西方国家重视海军建设,以适应对外贸易和掠夺海外殖民地的需要。
中英贸易:持续两百多年,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文化思想均面临严重危机。而世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对外部世界的无知和误解,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被迫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