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是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毕业于哥尼斯堡大学,并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康德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批判性哲学,他提出了“三大批判”理论,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些著作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德的思想主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论: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认为知识既不是纯粹理性提供的,也不是纯粹经验提供的,而是通过感性和知性的结合形成的。
伦理学: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律令”,即“你应该只按照你同时愿意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
美学: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探讨了美学判断的本质,提出了“目的论”的观点,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自由的、非概念的判断。
政治哲学:
康德的政治哲学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永久和平》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等概念,对现代国际法和政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然科学:
康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后来的科学家如拉普拉斯独立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并称其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康德的生活十分规律,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工作到7点,晚上10点准时就寝。他的生活简朴而有序,除了读书、写作和教书外,很少参与社交活动。康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批判哲学体系,为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