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涨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供给不足
猪瘟病毒:猪瘟病毒持续扩散,导致大量猪死亡,减少了市场上的生猪数量。
环保政策:自2015年以来的环保政策关停了不少养猪的小作坊,导致供给不足。
养殖成本上升: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进而推高了猪肉价格。
生猪产能压缩:自2023年7月起,能繁育母猪的存栏量逐月减少,影响了生猪出栏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中小型养殖者的产能淘汰速度加快,造成供需不平衡。
需求增加
季节性需求:多数年份猪价都是从7月份开始季节性上涨,年初已有预判并发布预警信息。
节日效应: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到来增加了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
社会餐饮恢复:随着学校、工厂的复课复工以及社会餐饮的逐步放开,猪肉消费需求明显增加。
市场供需矛盾
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养殖场(户)的压栏惜售行为和二次育肥增加,导致阶段性供应减少。
进口量减少:猪肉进口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市场预期变化
看涨预期:市场对猪肉价格看涨的预期增强,导致养殖行业对二次育肥的意愿普遍增强,减少了生猪出栏数量,造成供应偏紧。
政策和行业调整
国家相关政策:国家相关部门对生猪养殖生产的倾斜政策,以及大型养殖集团产能的持续扩张,影响了市场供需关系。
其他因素
饲料原料供应偏紧:由于养殖业产能持续恢复,饲用消费需求增长,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供应偏紧,价格高位运行,间接推动了猪肉成本和价格的上涨。
综合以上因素,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供给不足、需求增加、市场供需矛盾、市场预期变化、政策和行业调整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如饲料原料供应偏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