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 《诗经》中,具体句子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出自西周时期的大臣凡伯所作,旨在劝谏周厉王施行仁政,减轻百姓的劳苦,实现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这里,“小康”意味着百姓能够获得稍微安定的生活状态,是古代先民对摆脱困苦、过上安稳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景。
“小康”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它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代表着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种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