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因地区而异,但主要有以下几种食物:
巧果:
巧果,又称“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食品。它主要由油、面、糖、蜜等材料制成,形状多样,有各种各样的款式。在七夕晚上,家人会围坐一起品尝巧果,象征心灵手巧和美满生活。
酥糖:
在一些地方,七夕节还会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称为“巧人”或“巧酥”,寓意吃了这种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巧巧饭:
在中国山东,七夕节有吃巧巧饭的风俗。七个要好的姑娘会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后一起食用,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瓜果:
在福建,七夕节要让织女欣赏和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
饺子:
在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是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后一起食用,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云面:
在胶东地区,七夕节有吃云面的风俗。
糖粿:
在泉州,七夕节的糖粿分红、白两色,是过七夕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之一。
敬“床母”:
在七夕节,有小孩的家庭会敬奉床母,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这些食物不仅美味,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不同地区的七夕节食品各具特色,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