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古训, 出自明代诗人曹学佺。这句话的意思是,通常讲义气、重情义的人反而是那些社会地位较低、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人,而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知识的人却常常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曹学佺在处理一起狗咬人案件时,因为被咬的秀才出于对权贵的恐惧和贪图财物,陷害了帮助过自己的屠夫。案件处理完后,曹学佺愤怒地在案卷上写下了这副对联,表达了对读书人背信弃义行为的愤慨。
这句对联通过对比出身和地位反差巨大的人的行为,揭示了某些读书人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往往缺乏道德底线和同情心,而那些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却能够保持最质朴的善良和义气。
虽然这句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但它也带有明显的时代偏见,不能一概而论所有读书人都背信弃义。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