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是 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们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主要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描述盘古用斧头劈开混沌,创造了天地万物,成为创世神话的典范。
女娲补天:
女娲用五彩石修补天空,斩神鳌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拯救苍生。
伏羲创世:
伏羲发明八卦,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尝百草,为人类寻找治病的良药,成为医者学习的楷模。
大禹治水:
大禹治理洪水,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与洪水抗争的历史。
嫦娥奔月:
嫦娥被逄蒙所逼,吃下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夸父逐日:
夸父族首领为了解决干旱问题,逐日赛跑,最终渴死,手杖化作桃林。
后羿射日: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受太阳炙烤的世界。
精卫填海:
精卫鸟不断衔石填海,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牛郎织女: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忠贞。
神话传说的特点
神秘性:
涉及神、超自然现象和神秘力量,如女娲补天、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拥有强大的雷电力量等。
历史性:
有些神话传说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传承,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如大禹治水的传说。
社会制度:
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规则和习俗的由来,如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
流传形式
中国神话传说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最初的文字记载散见于《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吕氏春秋》等古典中。
分类
根据学者袁珂的分类,中国神话可分为“神话”、“传说”和“仙话”三种。在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志怪小说”或“神魔小说”的类别,其中很多是参考了神话、传说和仙话,如《封神演义》《西游记》及《聊斋志异》等。
总结
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著名的神话传说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创世、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