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因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影响利润。常见的资产减值损失包括以下几类:
坏账准备:
企业因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或出现破产等情况而计提的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因存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成本价值而计提的损失。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企业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企业因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因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因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商誉减值准备:
企业因商誉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
企业因贷款无法按时收回而计提的损失。
矿区权益减值:
企业因矿区权益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计提的损失。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资产减值损失,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等。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通常需要经过对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建议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及时发现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