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在编程时,若要实现X轴与C轴的联动,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三坐标联动
在这种方式下,主轴(C轴)的运动与X轴和Z轴的运动合成,形成进给运动。这意味着铣刀可以在工件表面上铣削出各种形状的沟槽、凸台和平面等。编程时,X轴的增量值用U地址表示,C轴的增量值用H地址表示。
极坐标插补
利用Y轴的功能,可以实现X轴与Y轴的协调运动,从而控制刀具沿工件径向方向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铣削加工。在极坐标插补方式下,程序指令是在极坐标平面用直角坐标指令表示的。回转轴(C轴)的轴地址作为平面中的第二轴(虚拟轴)的地址,刀具位置从角度0°开始。极坐标插补的移动距离和进给速度的单位是mm/min。
定向停车和圆周进给
通过数控装置的伺服控制,可以实现C轴与Z轴的联动,或C轴与X轴的联动。这种联动方式适用于在圆柱面或端面上进行任意部位的钻削、铣削、攻螺纹以及平面或曲面铣削加工。
示例指令格式
在极坐标插补方式下,一些常用的G代码包括:
G01:直线插补
G02:顺时针圆弧插补
G03:逆时针圆弧插补
G04:暂停(冷却液开)
G40:取消刀具半径补偿
G41:刀具半径补偿(正补偿)
G42:刀具半径补偿(负补偿)
G65:恒线速度控制
G66:返回参考点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极坐标插补方式时,需要选择一个极坐标插补平面,通常X轴为直线轴(直径量),C轴为旋转轴(半径量)。
虚拟轴与直线轴的坐标单位相同,即mm;进给速度的单位是mm/min。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实现加工中心X轴与C轴的联动编程,从而满足各种复杂的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