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中国:探索科技与安全的双重足迹
1.科研突破:李家彪团队在加克洋中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科研团队在加克洋中脊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这一突破表明中国在海洋地质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借助全面自主研发的国产冰下海底地震仪、海底大地电磁仪等先进设备,团队深入海底进行探测,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为美丽中国提供时空基底
作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地上下、陆海域、二三维”一体化覆盖的实景三维中国将于2025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面建成。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底,助力我国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
3.核安全监管技术研发:核安全中心与震防中心深化合作
近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与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在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并开展技术交流。双方将共同推动核安全监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
4.核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申请及后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国家核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组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山西省核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将围绕《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第四类)》的申请、使用及后续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核医疗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
5.“核美家园”国际传播媒体活动启动:中国加入IAEA40周年
本周一,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公共信息和通信办公室主任苏菲•德拉卡姆贝,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新闻办副主任李阳等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核美家园”国际传播媒体活动在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正式启动。今年是中国加入IAEA40周年,这一活动旨在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第四代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和游离辐射
中国采用新的第四代核电站,这款核电站在被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噪音和辐射等问题,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和游离辐射。这款核电站实现了全自动运行,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7.中美豁免标准对比: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中美两国设定的豁免标准并不相同。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了豁免活度浓度及豁免活度,为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
中国在辐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加强辐射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