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管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疫情上报制度
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需填写健康上报表,包括身体状况、接触史、居住地等信息,并提交给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定期收集员工的健康上报表,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个人防护制度
所有员工必须佩戴口罩进入公司,建议使用医用口罩或N95口罩,并正确佩戴。
做好手卫生,要求员工经常洗手,每次洗手持续20秒以上,并使用肥皂或免洗洗手液。
健康检查与隔离
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测量体温、核查健康码、询问近期旅居史等。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隔离观察或送医治疗。
防疫物资管理
配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测温枪等防疫物资,并定期检查、补充,确保物资充足、合规。
指定专人负责物资的安全、有序存放。
环境消毒与通风
定期对办公区域、休息室、洗手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保持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增加新风系统或使用空气净化器。
应急处置流程
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观察、送医治疗,并报告相关部门。
活动前期准备
风险评估:对活动场地、参与人数、活动性质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疫情风险点。
防疫物资准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前准备充足的口罩、消毒液、体温检测设备等防疫物资。
防疫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执行防疫措施。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参与者宣传防疫知识和要求,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
活动期间管理
入场管理:设置专门的入场通道,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确保所有入场人员符合防疫要求。
人员密度控制:合理控制活动参与人数,避免人员过度聚集。
防疫措施执行:工作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定时进行手部消毒,保持场地通风良好。
紧急情况处理:设立临时隔离区域,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系医疗机构进行处置。
活动后期跟进
信息收集:收集活动参与者的健康信息,以便于后续的疫情追踪和防控。
环境消毒:活动结束后,对场地进行全面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反馈收集:收集参与者对防疫措施的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防疫管理流程。
这些防疫管理程序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传播,保障员工和参与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