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
明确行文目的和确定主题。
选择合适的文种和收集相关材料。
撰拟阶段
安排公文结构,确定组成内容。
正文的表述次序和层次安排。
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以及开头和结尾的撰写。
拟写提纲。
审核修改阶段
撰稿者自己反复推敲修改。
重要文稿需组织讨论。
由主管领导人和综合办公部门核稿。
发文办理阶段
复核: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登记: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印制:确保公文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核发: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收文办理阶段
签收: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登记:详细记载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
初审:检查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
承办: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范围后分送,提出拟办意见报本机关负责人批示或转有关部门办理。
传阅:及时送传阅对象阅知或批示,掌握公文去向。
催办: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特别是紧急或重要公文。
答复:对收到公文应当进行答复。
整理归档阶段
将已传达的公文进行归档保存,方便日后查阅和核对。
这些程序在不同的公文处理场景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大体上会遵循上述流程。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公文类型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应用这些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