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育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诱变材料选取:
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具有改良需求的品种作为辐射处理的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包括已经育成的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等品种,通过辐射处理克服个别不良性状。
辐射剂量确定:
根据作物的辐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照射量。这涉及到“半致死照射量”、“临界照射量”和“致死照射量”等指标,以达到既有较高的突变率又有足够的群体供选择。
辐射处理:
采用X射线、γ射线、中子等电离辐射对种子、花粉、子房、营养器官等部位进行照射。此外,还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35S进行内照射。
突变体选择分离:
辐射处理后的材料在M1代一般不进行选择,而是混合收藏播种。M2代开始出现各种分离,通过观察和选择,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个体。M1代种子应按品种、处理和照射量分小区稀播,以便观察和分株选苗。
杂交与单倍体育种:
可以将辐射诱变与杂交、单倍体育种结合起来,提高突变率和加速纯化,进一步缩短育种年限。
鉴定与繁殖:
对选出的优良突变体进行详细鉴定,确认其遗传稳定性和优良性状,然后进行繁殖,最终培育出新的品种。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辐射育种的基本程序,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改良作物的性状,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