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后复核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件复核
对审计文件进行全面复核,核对文件的完整性、编号、归档等。
检查文件的规范性,如文件格式、命名规则等。
核对文件与索引或目录的一致性。
抽样复核
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抽样复核,根据统计学抽样原理和方法选择样本。
对样本进行详细复核,并与底稿记录进行比对。
交叉复核
复核人员互相交叉复核,相互核对工作底稿和结果,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复核工作底稿
复核人员会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检查,确保底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核对底稿中的数字、计算公式、引用的文件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基础数据和分析过程的正确性。
复核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
审计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抽样方法来检查大量的数据,复核人员会对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进行复核,以确保抽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他们会检查抽样的随机性、样本的代表性和抽样的样本量等。
复核分析方法和结果
复核人员会对审计过程中使用的分析方法进行复核,以确保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他们会检查分析的数据来源、分析的逻辑和结论的合理性。
复核审计报告
复核人员会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他们会检查报告中的陈述和结论是否与审计工作的结果一致,是否符合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确定复核目标和范围
明确复核的目标和范围,即确定需要复核的项目或过程,并明确复核的目的是为了评估项目的质量。
收集项目数据
收集项目的相关数据和文件,包括项目计划、执行过程记录、成果物等,以便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
分析项目数据
对收集到的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对项目的进展情况、问题和风险的分析,以及对项目成果的评估等。
进行现场检查
根据复核的目标和范围,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了解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包括项目团队的工作方法、沟通协调情况等。
进行访谈和讨论
与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和讨论,了解他们对项目质量的认识和看法,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编写复核报告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复核报告,包括对项目质量的评估和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等。
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复核的结果,提出改进项目质量的建议,包括改进项目管理流程、加强项目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建议。
跟踪复核结果
对复核的结果进行跟踪,确保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并进行后续的监督和评估。
这些复核程序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从文件、抽样、交叉、工作底稿、抽样方法、分析方法、报告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确认,以保障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