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犯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立案与侦查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会进行立案侦查,收集与逃犯相关的证据,如犯罪事实、逃跑线索等。
发布通缉令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认为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可以发布通缉令。通缉令的发布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网上追逃
公安机关在网上追逃中,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可以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签发拘留证,将其基本情况和拘留证上网。
立案单位要详细填写《在逃人员信息登记/撤销表》,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加盖公章后,连同在逃人员法律文书原件(拘留证或逮捕证)一并交给同级刑侦部门,由刑侦部门将在逃人员信息录入《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进行网上追逃。
抓获与羁押
抓获地公安机关在发现逃犯踪迹后,可以依据犯罪地公安机关已经开出的拘留证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羁押。
抓获地公安机关将传真件报经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直接将犯罪嫌疑人羁押在当地看守所。
法律程序
抓获在逃人员后,立案地公安机关对抓获的在逃人员要认真核对,并于押解回立案地之日起48小时内办理撤销手续。
批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需要经过人民检察院审核认为有违法犯罪嫌疑,而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
审查起诉与审判
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对侦查阶段查明的犯罪事实和搜集的证据进行全面复查,并依法做出提起公诉或者不起诉的决定。
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法院审理案件,并给予判决。
执行刑罚
逃犯被抓获后,按照正规的法律程序进行处理,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法采取一系列专门调查手段和强制措施。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建议:
在逃犯的程序较为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建议及时联系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以确保案件处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