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分析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复核并说明固定资产原值/估值的变动
根据相关资料,按照资产类别对固定资产原值/估值的变动作出预期。
将实际值与预期值进行比较。
调查与预期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百分比,特定金额),并针对这些差异获取解释和佐证证据。
资产负债表分析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分析固定资产的数额和变动情况,了解企业的资产投资规模和资产结构。
利润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分析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处置情况,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变动情况。
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相关的现金流量,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运营效率。
比率分析
分类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
计算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进行本期各月、本期与以前各期的比较。
规模、分布、构成、技术性能、成新率分析
分析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分布、构成、技术性能、成新率等情况是否符合行业特点,是否与发行人近三年实际产能、产量、经营规模的变化存在重大背离。
租入和出租固定资产的确认
确认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必需,或出租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多余、闲置不用的。
抵押、担保情况检查
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结合对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重大的抵押、担保情况。如存在,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这些程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固定资产状况,评估其真实性和合理性,从而为财务报表的审计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