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程序化管理是一种 对设备运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较大型和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并为每一类工作制定详细的施行步骤和程序的管理方式。它涉及将安全、技术方面的制度、规定中的相关条文收集、汇总,并经过安全性评估后制成固定的“典型工作程序卡”,作为班长和各岗位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和预案。
程序化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现场较复杂、牵扯面广、涉及较多专责、需要严密组织但还没有被班组长和生产骨干熟练掌握的工作。由于不同单位的人员素质和设备水平有很大区别,因此要对哪些工作进行程序化管理,需要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程序化管理可以定义为,对于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方式。它通常要说明进行某种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及其相应的规则系统和前后衔接递进关系,甚至也可以包括运营结果的前反馈机制。管理者一般把反复出现的业务编制成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程序,执行人员只要按照编好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在设备管理中,程序化管理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检查、维护保养、修理、改造、更新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各自起着独特的作用,并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互相不能代替。按照上过程序全面、系统地加强各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就称为工作程序管理法。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设备特点,制定合适的程序化管理流程,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