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融资模式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项目识别
项目发起:政府或社会资本可以发起PPP项目。
项目筛选:财政部门或PPP中心对潜在项目进行评估,确定备选项目。
物有所值评价:评估项目是否值得采用PPP模式,以及采用PPP模式是否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评估政府的财政负担,确保项目不会导致过度负债。
项目准备
管理构架组建:组建负责PPP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机构。
实施方案编制:制定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目标、范围、时间表、预算等。
实施方案审核:对编制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准。
资格预审:确定潜在的社会资本合作方,并进行资格预审。
项目采购
采购文件编制:编制项目的采购文件,明确采购要求、评标标准等。
响应文件评审:对潜在的社会资本合作方提交的响应文件进行评审。
谈判与合同签署:与中标的社会资本合作方进行谈判,并签署特许合同或PPP项目合同。
项目执行
项目公司成立:由中标的社会资本合作方与政府组建特殊目的公司(SPV),负责项目的筹资、建设和经营。
融资管理:特殊目的公司进行项目融资,包括与金融机构的贷款协议等。
绩效监测与支付:对项目的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支付。
中期评估:定期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移交准备:项目执行完毕后,进行项目移交的准备工作。
性能测试:对项目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满足合同要求。
资金交割:完成项目资金的所有交割工作。
项目移交
绩效测试:对项目的最终绩效进行测试,确保满足合同要求。
资产交割:将项目的资产和经营权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的第三方。
绩效评价:对项目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以上是PPP融资模式的基本程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有所调整。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各参与方应充分沟通、协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