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立案后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业病诊断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的,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提交申请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医疗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相关材料。
工伤认定审核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会在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受理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需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具体操作是由本人或用人单位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劳动仲裁
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的,劳动者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同样属于劳动争议范畴,需先进行劳动仲裁,并可能进入后续的法院一审、二审、执行程序。
法院审理
劳动者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执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申诉程序
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则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但这一般很难。
建议: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尽快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以便及时申请劳动仲裁和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申请,及时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以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