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认证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认证前的活动
与认证申请方沟通,确保对认证事宜理解一致。
收集申请组织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范围、相关细节、外部过程、人力资源、法律责任等。
评估申请组织是否已经接受了与拟认证的管理体系相关的咨询服务。
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认证协议,确保在整个认证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透明度。
初次认证策划和审核实施
初次认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针对申请组织的文件和内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审核范围,评价是否具备实施第二阶段审核的条件,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认证标准并有效运行。
第二阶段:重点关注组织在实际运营中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有效性和合规性。审核组将依据标准、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的手册、程序等体系文件,对受审核组织贯彻执行标准的情况进行审核取证。
认证决定
审核组根据审核结果向认证机构提交详细的审核报告和其他相关文件,如不符合项的报告、纠正措施的反馈等。
认证机构根据这些资料进行评估,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颁发认证证书。
监督认证
监督审核通常每年进行一次,首次认证后的第一个年度内必须完成首次监督审核。
监督审核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在认证周期内的管理体系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可能包括特殊审核。
再认证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到期之前,对获证组织持续满足特定管理体系标准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认证过程。
再认证程序与初次认证类似,但不进行第一阶段预评审,直接进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这些步骤确保了认证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旨在验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并符合相关标准。建议申请组织在申请认证前仔细了解并遵守认证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以确保认证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获得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