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e是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 file)的缩写,英文全称为executable file,汉化翻译为“可执行文件”。它是一种计算机文件格式,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二进制代码。可执行文件可以直接在操作系统上运行,包含程序的指令和数据,可以被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并按照程序的指令执行。
exe文件主要有两种类型:
标准可执行文件:
这种类型的exe文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常见,用于安装或打开应用程序。它们的后缀名为.exe,并且遵循Windows规定可执行文件的PE(Portable Executable)格式编写。
自解压可执行文件: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exe压缩包,它可以在不借助压缩软件的情况下自行解压并运行。自解压可执行文件的后缀名也为.exe。
从用户双击启动到程序运行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8个主要阶段:
1. 用户触发启动:用户通过某种操作(如鼠标双击)触发程序启动。
2. 操作系统事件:操作本质上通过输入设备将信号传递到CPU中的中断处理系统,触发操作系统事件。
3. 加载到内存:操作系统将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内存中。
4. 初始化程序:程序在内存中进行初始化,准备运行。
5. 执行程序:操作系统按照程序的指令开始执行程序。
6. 程序运行:程序进入运行状态,完成其功能。
7. 结束程序:程序执行完毕后,操作系统回收资源并结束程序。
8. 输出结果:程序将运行结果输出到用户界面或文件中。
在编程中,exe文件通常是由编程语言(如C++、Java等)编写的源代码经过编译、链接等步骤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分两种:一种是后缀名为.com,另一种是.exe。在MS-DOS中,用以标识可执行文件的文件扩展名是.com;在Windows系统中,执行文件一般都是.exe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