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具体程序是指从研究的全部样品中抽取一部分样品单位的过程,以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单位对全部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抽样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抽取的样品单位来估计和推断全部样品的特性。以下是抽样的具体程序:
界定总体
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总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作明确的界定。
制定抽样框
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
决定抽样方案
根据研究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并确定样本的数量。
实际抽取样本
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案,从抽样框中选取一个个抽样样单位,构成样本。
评估样本质量
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
审计抽样的特殊程序
在审计抽样中,程序还包括: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明确审计的具体项目和范围。
确定样本量
计划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项目个数。
实施审计
对选定的样本运用不同的审计方法逐个进行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
测算结果
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结果,具体方法包括百分比推算法和平均推算法等。
抽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抽样过程应确保公正、随机,避免偏差。
抽样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抽样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和证据,以便后续的审核和验证。
通过以上程序,可以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研究、质量检验或社会调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