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报告的编写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这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立即进行。
首先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完整。
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
需要确保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一致,避免出现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低于预期。
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图中应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
根据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
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
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
根据需要编绘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等。
编写文字报告
文字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等级和勘察工作量、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岩土参数统计与分析、地基方案及相关建议、基坑工程评价与相关建议、结论与建议等。
报告应逻辑严谨、表达清晰,图表兼顾,推理与建议合理。
审核和修改
在编写过程中,应不断审核和修改,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避免出现矛盾和错误。
以上步骤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规定进行,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