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案件的诉讼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起诉
原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明确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
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如果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将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答辩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有15日内提交答辩状及相关证据,回应原告的诉讼请求。
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证据交换
双方在法院组织下进行证据交换,彼此了解对方的证据。
如果当事人认为证据可能被灭失或日后难以取得,可申请进行诉前证据保全。
开庭审理
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双方准备庭审所需材料。
在法庭上,双方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根据庭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决。
判决
法院在审理结束后,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判决宣告是庭审的最后一个环节,法院会公开宣读判决书,并将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
上诉
如果一方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必须履行判决内容。
执行
判决生效后,如果被告不履行判决义务,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
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保存至关重要,它是认定侵权事实和责任的关键。同时,当事人应注意诉讼时效,以免丧失胜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