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需要遵循一系列法定程序,以确保过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这些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征收拆迁决定程序
制定强拆计划:征拆方需上报房屋拆迁计划,内容包括拆迁范围、用途、住户情况、房屋面积及补偿资金和产权置换情况。
发布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通知:征拆方向相关部门发出通知,暂停核发营业执照、土地使用权证等,禁止房屋新建、扩建等。
调查登记:对拆迁范围内的房屋、土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未登记建筑进行认定和处理。
2. 征收补偿程序
拟定、公告征收补偿方案:房屋征收部门拟定补偿方案并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召开听证会:如多数人认为补偿方案不合理,需组织召开听证会并修改方案。
房屋评估:征拆方和被征拆迁人共同选择评估机构进行房屋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复核和鉴定。
签订征拆补偿协议: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并收回相关权属证书。
作出征拆补偿决定:如未达成一致,征拆方将针对个别被征拆人作出补偿决定。
3. 报批前程序
征地情况告知:制作《征地告知书》并公告,告知拟征土地的用途和位置。
征地调查确认:调查核实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及地上附着物情况,并确认调查结果。
函告征地情况:将确认的拟征地情况函告同级劳动保障部门,确定社保对象的条件和人数。
征地听证告知:告知被征收人有权申请听证。
4. 拆迁实施程序
颁发拆迁许可证:拆迁人需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确定的范围和期限实施拆迁。
发布拆迁公告: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核发许可证时,应公布拆迁人、范围、期限等信息。
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补偿安置协议。
5. 审批后程序
发布征地公告:在获得批准后,发布征地公告,告知被拆迁人详细情况。
办理补偿登记:被征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办理补偿登记。
制定和公布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制定补偿方案并公告,听取公众意见。
举行听证:组织听证,确保公众参与和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批准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根据群众意见修改方案并公告,最终批准方案。
实施征地,交付土地:落实补偿、安置资金,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并交付土地。
建议
在征迁过程中,建议征拆方和被征拆迁人积极沟通,确保信息透明,遵循法定程序,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建议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确保征迁过程的合法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