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是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旨在获取审计证据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审计程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
审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风险,明确审计的目的和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确认内部控制
审计师需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审计程序。
收集审计证据
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程序设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收集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相关的审计证据。
评价审计证据
审计师需要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报告审计结果
审计师需要将审计结果整理成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股东等相关方面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
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范围和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确定审计时间和地点、确定审计人员等。
进行审计测试
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
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包括核对账户余额、计算比率、进行分析比较等。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师需要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形成审计意见
审计师应该根据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价。
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师应该根据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审计结果和建议。
审计跟踪
跟踪审计报告的执行情况,确保建议得到落实。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审计程序的完整过程,从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到最终编写审计报告,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