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管理程序是指 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进行处理的系统流程。以下是偏差管理程序的主要步骤和要素:
偏差的报告
当偏差被发现时,首先由发现人立即发起偏差报告或向主管报告。
主管识别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立即的纠正措施,以减少偏差对生产物料、设备、生产区域设施、生产工艺及相关操作程序的影响,并在30分钟内报告给QA(质量保证)人员。
QA的分类与识别
QA人员对发生的偏差进行分类,判断属于轻微偏差、一般偏差还是重大偏差。
对于微小偏差,无需进行根本原因调查,立即实施纠正整改措施,并记录在《偏差报告》中。
对于一般或重大偏差,需要立即成立调查组,调查偏差发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与偏差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进行面谈,回顾相关的操作记录、设备日志等,以确定偏差的具体原因。
根本原因分析与纠正措施
调查组需要详细记录调查过程,包括所采取的措施、发现的问题、分析的原因等。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偏差再次发生。
记录与报告
所有偏差报告、调查结果和纠正措施都需要详细记录,并作为质量管理的文件存档。
偏差处理的相关记录需要定期审核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核与批准
偏差管理程序的执行需要经过审核和批准,确保程序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培训与沟通
各部门经理负责培训本部门员工,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执行偏差管理程序。
偏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及时沟通,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获取最新的处理进展和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偏差管理程序能够确保对生产过程中的偏差进行系统、规范的处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