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申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了解非遗管理部门
申请非遗传承人通常需要通过当地的文化和旅游局或文化馆。
确定项目类别
非遗项目有多个类别,包括传统技艺、民俗、戏曲等,确定你想申请的具体项目,并查阅当地已公布的非遗名录。
找到项目保护单位
非遗项目一般由文化馆、老字号单位等负责保护和传承。
准备申请材料
包括个人信息、技艺证明、传承记录等。
提交材料
将申请材料提交至县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等待审核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可能涉及现场考察和面试。
公示
评审结果会进行公示,公示期通常为7-15天。
授予称号
公示期满后,市政府会根据公示结果审定最终的非遗传承人名单,并正式公示。
此外,申报流程还可能包括以下环节:
向相关机构提交申请:
申报主体可以是公民、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机构包括文旅局非遗科、区域内文化馆、街道办等。
撰写材料并提交:
需要提交一万五千字的文字资料和5-8分钟的视频资料,包含项目名称、传承谱系、技艺特点、个人简介、项目详情、资金投入情况等。
项目评审:
由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申报资料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审查,并对传承人的资格进行再次核实。
党委审议:
专家评审通过后,由政府相关主管领导开会审核。
项目公示:
项目在当地的人民政府官网进行公示,一般为20天。
公布与授牌:
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划时间,定期安排。
保护和传承:
申报单位需要依据批准的保护措施,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建议:
申报者在准备申请材料时,应详细记录项目的传承历史、技艺特点、社会影响力等信息,并准备充分的证明材料。
在提交申请前,建议咨询当地的文化行政部门,了解具体的申请要求和流程。
通过公示和审核后,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后续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