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的鉴定程序根据案件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分别说明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鉴定程序:
民事案件鉴定程序
当事人申请鉴定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
申请鉴定时,需要预交鉴定费用,并提供相关材料。
法院同意并指定鉴定机构
当事人申请鉴定经法院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员。
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指定。
鉴定过程
鉴定机构在接到委托书后,应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
鉴定意见一般应在24小时内提出,并在3日内出具鉴定文书。
刑事案件鉴定程序
侦查机关立案后的程序
侦查机关在立案后进行证据收集、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司法鉴定及审计等活动。
公安机关受理伤害案件后的程序
公安机关应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并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
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当事人的委托,并进行审核后决定是否受理。
鉴定过程
鉴定过程包括委托、受理、初次鉴定、复核鉴定、鉴定文书的出具及出庭等步骤。
建议
民事案件: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申请,并确保材料齐全,以便法院顺利进行鉴定程序。
刑事案件:侦查机关应及时开展鉴定工作,确保及时收集证据,为审判提供支持。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鉴定的公正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案件的审理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